查看原文
其他

浙海大献礼舟山解放70周年,我和你,共建共赢,戮力同心,守望深蓝!

鸥讯社 浙江海洋大学 2022-05-17


70年前的今天
1950年5月1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把五星红旗插上舟山群岛
舟山终于迎来解放 重获新生

70年沧海桑田抒写风华

舟山业已由偏安一隅的荒凉小岛

华丽转身为中国南北海运大通道

和长江水道的黄金交汇处

深入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前沿地带



浙江海洋大学应海而生

扎根舟山60余年

与舟山同生共荣

我中有你 守望深蓝 温润东海



建国初期的舟山

虽坐拥中国最大的渔场“东海鱼舱”

但舟楫渡海 霓虹稀声 静待开发



猎海敢为人先

1953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前身

由浙江省农林厅水产局筹建的

沈家门水产技术指导站成立

小作坊却搞出科研新天地

就此开启浙江海洋渔业研究先河



1958年浙江省委批准成立了舟山水产学院
在平阳浦这片寸草不生的滩涂上
拉开了浙江省海洋高等教育的序幕
此后 舟山师范专科学校
舟山卫生学校
舟山商业学校等院校相继成立
舟山的教育事业星火燎原


秉承“懂海  爱海  用海”的初心
学院师生坚守海岛 耕海牧渔
在国内最早成功预报东海带鱼渔情
最早编制浙江海洋渔具与渔船图集
以及群众渔业渔捞海图
最早提出伏季休渔
为舟山渔场大幅度提高渔业产量做出了显著贡献


扎根舟山 矢志不移

情系深蓝 科研发力

在学院科研人员努力下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

舟山渔场迎来鼎盛的30年

春季小黄鱼汛 夏季大黄鱼汛

夏季乌贼汛 冬季带鱼汛声名远播



上世纪90年代始
酷渔滥捕导致海底荒漠化 赤潮频发
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千疮百孔衰退急速
“东海无鱼”越演越烈
海洋捕捞产量逐年下滑
市场供应窘迫
渔民转产转业压力剧增


舟山渔场的资源修复

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不断进入浙江省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与此同时“开发海洋,振兴舟山”

成为时代召唤



学校摸着石头过河

伏季休渔 增殖放流 渔业养护

环境修复和保护区建设多管齐下

期待满目疮痍的东海渔场

得以纳旧吐新 浴火重生



学校科研团队多年探索
提出了“延长休渔时间、增加休渔作业种类”
休渔优化策略建议
2008 年被国家采纳
2009年形成法规在渔业管理中执行


临油储运、成人教育培训
百名博士下企业下基层活动如火如荼
年培训人数超3万人次
为企业转型升级、渔民转产转业
带去了金点子与福音


海岛旅游规划
生态港口与花园式港湾建设
渔村文化助力
凸显着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
以及社会发展的情怀与担当


舟山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桥头堡与新窗口

舟山宁波港是疫情防控期间

习总书记浙江之行的第一站

江海联运、海上丝路

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区等标签

更让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在海洋强国战略中举足轻重



铭记习总书记嘱托

新世纪的浙江海洋大学

与舟山群岛新区同呼吸共命运

在逐梦东海的征程上 再次扬帆远航



学校科研致力于重振舟山渔场昔日雄风

多年努力“东海有鱼”

开始梦想照进现实

学校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完成世界首个石首鱼类全系列图谱

国内首个海域基准标准



开发的“渔船用船载卫星电视系统”产品

在全省广泛投入使用

“浙海科1”、“浙海渔2”科考船

列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对接智慧海洋建设成立系列决策咨询机构

拓展了社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通识教育体系

平台体系 实践活动体系建设

挖掘海岛特色地域环境与文化优势

获批成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

国际化之路愈走愈宽



海岛热土的滋养
让学校涉海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茁壮成长
连续四年摘得全国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或特等奖
并折冠2016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2018年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成千上万毕业生进入
海洋管理港航物流 船舶修造
石油储运 远洋捕捞等涉海行业系统工作
承载起守望东海的精神灯塔


心系家国 情归圆梦
我和你 殊途同归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与浙江海洋大学
共建共赢 戮力同心
走在守望深蓝
温润东海的追梦路上

值班编辑:吴思琦

责任编辑:沈家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